美国短视频中的毕业生失业焦虑

2025年春季以来,美国的短视频平台(如TikTok、Instagram Reels、YouTube Shorts)涌现出大量应届毕业生的“求职失败日记”与“找不到工作的吐槽视频”。这些视频内容虽不构成正式的数据统计,却构成一个充满“集体现实感”的叙事空间。成百上千的年轻人通过“短视频独白”的方式,讲述着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普遍困境:简历石沉大海。

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(NCES)数据,2023–2024学年,美国本科毕业生超过190万人,而包括副学士、硕士和博士在内的高等教育阶段毕业人数总计超过320万人【NCES, 2024】。然而,这一“学历供给”的高位运行,并未带来相应的“岗位需求”匹配。尤其是在AI快速进入办公领域之后,许多传统上被视为“新人练习场”的岗位——如行政助理、初级分析师、内容撰写员——正在被大型语言模型、自动化平台或外包系统所取代。

TikTok等平台上的视频往往采用“剧情式”结构:镜头中,毕业生展示自己的求职信、被拒邮件,配上“我只想要一份入门工作”的自嘲口吻。这些内容以情绪为触点,迅速在同龄群体中传播,逐步构建起一种代际共识——即当前的就业市场正对初级劳动力关闭入口,而原因之一便是AI正在悄然重塑办公环境与用人逻辑。

SignalFire的2024年春季报告指出,自2019年以来,美国15家最大科技公司招聘新毕业生的人数下降超过50%。2023年的大规模裁员虽在中高级岗位上略有回调,但入门级岗位仍处于缩减状态。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,整体失业率与应届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之间的差距,已达历史最高水平【SignalFire, 2024】。

结构性边缘化的社会感知扩散

毕业生们对未来的焦虑并非凭空而来。与十年前、甚至几年前相比,当下的美国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。2023年开始,硅谷科技公司因“过热招聘”所导致的成本失控进入裁员周期,人工智能工具则迅速填补了初级劳动力的工作内容。

SignalFire人才主管Heather Doshay指出,“时代变了,精益管理成为主流。各大公司更愿意招聘经验丰富的人才,而非培养新手。”她特别强调:AI、融资收紧、团队缩编和培训意愿下降,正在共同压缩新毕业生的就业通道。

即使是斯坦福、伯克利这样的精英学校,也未能幸免于这场结构性转型。公共政策专业学生Billy Meneses表示:“大学根本不能保证你能找到工作。”而工程专业毕业生Manas Chithirala 虽已获得沃尔玛的录用机会,却坦言这是“运气好”。曾经将硅谷视为“牛奶与蜂蜜之地”的学生,如今越来越多地转向读研,以暂避短期失业风险。

与此同时,技术岗位的“年龄中值”也在不断上升。据SignalFire统计,自2021年以来,美国科技公司的技术员工平均年龄增长了三岁,初级工程师的比例持续下降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ames O’Brien 指出:“初创公司现在更倾向雇佣少数资深程序员配合AI,而不是招聘2-3名初级程序员。”他甚至坦言:“AI生成的代码虽然不完美,但可以在几分钟内被优化;而初级员工需要几天。”

这种现实在LinkedIn的观察中也得到印证。LinkedIn首席经济机会官Aneesh Raman将当前的“岗位空心化”与20世纪80年代制造业衰退相提并论。他指出:Z世代对就业前景的信心指数为历代最低,且该代际信任差距仍在扩大。

就业结构危机的前景性警示

高等教育、企业用工与技术演进之间的逻辑错位正在加剧。2023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指出,至2030年,美国将有20%至25%的“认知型岗位”被部分或全部自动化替代。这些岗位正是传统上的入门职位,如内容撰写、数据录入、客户支持、初级项目管理等。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“毕业生够不够好”,而是“体系是否仍为他们预留入口”。而如果这些入口被AI取代,或者其相关成本被转移至技术基础设施上,那么一个整个代际的劳动力适应路径将被迫重写。

值得注意的是:这并非是所有毕业生的困境,也不是所有岗位都被AI排挤。一部分善于利用AI提升技能者,反而获得职业成长的新路径。例如,Katsuya Masaki 借助AI完成在京都大学与加州大学的学业,并顺利进入金融科技公司。他说:“对我来说,人工智能是我的朋友。它不会抢走我的工作。”

正因如此,短视频平台中的毕业生声音更显得复杂:既有愤怒与困惑,也有适应与转向。这些声音不应被视为情绪化的嘈杂,而是人工智能重塑就业结构中的“情绪前哨”和“结构裂口”。真正需要回应的不是焦虑的表达,而是焦虑的结构成因。未来,若美国社会不能及时对接教育、企业与AI应用之间的新关系,不仅是岗位将被重新定义,连“职业成长”这一概念本身,也将面临根本性重构。


参考文章:https://sfstandard.com/2025/05/20/silicon-valley-white-collar-recession-entry-level/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