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分析法:从零开始学会分析访谈资料
在质性研究中(访谈、焦点团体、参与观察、开放式问卷等),我们常常面对大量而繁杂的文本材料。受访者的叙述形式多样、语言松散,情绪表达也往往混杂其中。许多初学者在第一次拿到几万字的逐字稿时,都会感到迷茫:“这么多文字,到底要怎么看?重点在哪里?”
主题分析法(Thematic Analysis)就是帮助研究者从凌乱文本中找出稳定结构的一套方法。它直观、灵活、跨领域通用,被视为质性研究的入门工具,也是在深入理解人类经验、观点与情绪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什么是主题分析法?
主题分析法,就是在资料中找出反覆出现的想法、观点与意义结构,并将它们整理成主题(Themes)。
它强调的不只是文本说了什么,更关注这些文本背后呈现的价值、忧虑与期待。
它不依赖复杂统计或专业软体,而是一种“阅读、编码、归纳、解释”的理解过程。
简单类比:
像整理和朋友的聊天纪录——你在混乱的对话中归纳他们真正想表达的重点。
例如你研究“教师对AI教学的看法”,访谈中可能出现:
“AI让我备课更快” → 对效率的期待
“学生太依赖AI” → 对学习自主性的焦虑
“我不会用AI” → 技能与培训的需求
这些重复出现的关注点就是主题分析法帮助你找到的方向。
为什么要用主题分析法?
主题分析法的价值在于:灵活且跨领域通用:教育、心理、行销、公共政策、科技应用都能用。能深入理解意义与经验:比量化数据更能看见受访者的动机与情绪。操作简单、适合新手:工具要求低,流程清晰易学。能支持理论建构:可从资料中归纳出概念、模型或解释框架。它是一种让资料“自己开口说话”的方法,也是一种观察结构、发现意义的路径。
主题分析的六个步骤
Step 1:明确研究问题
研究问题决定了你“看什么”和“筛选什么”。
例如:教师如何看待AI在教学中的应用?明确的问题能帮助你更有效率地编码与归纳。
Step 2:熟悉资料(阅读逐字稿)
先不急著做标注,重点是“泡在资料里”。阅读逐字稿时感受:
谁在说话?语气是疑惑、抗拒、兴奋还是焦虑?他们在意的真正问题是什么?这一步让你建立整体感。
Step 3:初步编码(Open Coding 开放式编码)
逐行阅读资料,将重要句子加上简短标签。
标签不需要很学术,用自己的语言即可。
例如:
“AI帮我节省时间” →【效率提升】
“学生太依赖AI” →【学习依赖】
“我怕用错AI” →【安全感不足】
它就像“捡关键字”,但其实是在捡意义。
Step 4:归纳主题(Axial Coding 轴心编码)
把所有类似的编码合并,并形成较高层次的主题。
例如:
效率提升+备课变快 → “AI提升教学效能”
学生依赖+缺少思考 → “学习自主性的隐忧”
技能不足+缺乏培训 → “教师需要专业支持”
这是把碎片拼成结构的过程。
Step 5:精炼主题(Selective Coding)
检查主题是否:真实反映资料?与研究问题相关?名称清晰?是否需要拆分或合并?最终通常留下 3–5 个核心主题。
Step 6:撰写主题描述与分析
每个主题须包含:主题的意涵说明;受访者代表性引述
分析与解释
示例:
主题一:AI让教学更有效率
多数教师认为AI减少备课与批改负担。
“以前改作业要一整天,现在AI半小时就搞定。”
主题二:教师对AI仍感到不安
许多教师对培训不足、使用规范不清晰感到焦虑。
“我怕AI取代老师角色,所以不敢用。”
这一步将编码与主题“变成故事”。
主题分析常用工具
你不需要专业软体,以下工具就够:
Word / Google Docs(加注解);Excel(每句话一列、旁边写编码);Notion(资料库更方便管理)
进阶工具:NVivo、ATLAS.ti、MAXQDA
这些软件能做可视化、树状编码与主题网络图。
示例:AI教学态度的主题分析
| 访谈引述 | 初步编码 | 归纳主题 |
|---|---|---|
| “AI帮我省时间!” | 效率提升 | 教学效能 |
| “学生太依赖AI了” | 依赖性高 | 教学挑战 |
| “我不太会用AI” | 技能不足 | 专业支持需求 |
| “AI让课堂更有趣” | 互动性提升 | 教学效能 |
最终得到三个主题:
1.AI提升教学效能
2.教师面临新的应用挑战
3.教师需要更多培训与制度支持
主题分析法的价值:不是分类,而是洞察
主题分析法让我们从文字中看到深层意义。
例如:当教师说“AI让我轻鬆很多”,背后是“时间管理的压力”。当教师说“学生太依赖AI”,反映的是“教育者对自主学习的焦虑”。当教师说“我不敢随便用AI”,其实表达的是“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感”。
主题分析不是整理资料,而是理解人。是从语言进入经验,从文字进入认知与情绪。
结语
主题分析法看似简单,但本质上是一种深度阅读的艺术。它教我们不只听到话,而是听懂意义。无论你研究AI教学、城市社区、公共政策、健康传播或组织文化,只要掌握这一方法,你就能把杂乱资料转化为清晰、有力的洞察。
主题分析法,让资料变成故事;让故事变成洞见;让洞见成为研究与决策的依据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