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从快递盒到创意容器:JSON 的意外之路
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,文件格式常常被看作冷冰冰的技术细节:它们规定数据如何存储、传输和解析,像一套枯燥的交通规则。但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,格式并不仅仅是规范,它往往是创新的入口。
PDF 让文档跨越不同设备保持一致,MIDI 让音乐变得可交换、可编辑。而 JSON——这个原本只是“数据快递盒”的轻量级文本格式——如今在 Lottie 动画的推动下,摇身一变成为“创意容器”,承载了全球数百万设计师和开发者的想象力。
本文将追溯这一意料之外的演化路径:从 JSON 的诞生,到 Lottie 的出现,再到它所引发的商业与生态扩展;也会看到背后的关键人物和团队如何推动了这场创新。
JSON:轻量的快递盒
在 2000 年前后,JSON(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)的出现几乎无人关注。发明人 Douglas Crockford 的想法其实很朴素:需要一种比 XML 更轻、更直观的方式,让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高效对话。
JSON 的设计哲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“简单就是力量”。
- 它基于 JavaScript 语法,但并不依赖语言环境;
- 它用大括号和方括号标记层级,人类能读懂,机器也能高效解析;
- 它小巧无冗余,尤其适合网络传输。
凭借这些特性,JSON 很快取代 XML,成为数据交换的“快递盒”。从 API 调用到配置文件,从数据库通信到前端应用,几乎所有开发者都在使用它。
乍看之下,它的使命局限而单纯:仅仅是一个轻量的数据包装方式。但正是这种“低姿态”,为后来的意外演化埋下了伏笔。
阿根廷的灵感:Bodymovin 插件
故事的转折发生在 2015 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。工程师 Hernan Torrisi 对动画和代码同样着迷。他发现一个广泛存在的痛点:设计师用 Adobe After Effects 做出的精美动画,几乎无法直接在网页或移动端运行。
当时的解决方式有两种:
一是导出为 GIF 或视频——但文件庞大、无法缩放、互动性差;二是交给工程师重写——根据设计稿重新编码动画逻辑,费时费力,还常常丢失原始细节。
Hernan 灵机一动:动画的本质不也是一堆数据吗?关键帧、路径、透明度、颜色……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些数据导出?
于是他写出了 Bodymovin 插件,可以把 AE 动画导出为 JSON 文件。前端开发者只需加载 Bodymovin 提供的 JavaScript 播放器,就能用 Canvas 或 SVG 将动画重现。
这一刻,JSON 从“数据快递盒”变成了“动画说明书”。
硅谷的放大器:Airbnb 工程团队
Bodymovin 在社区获得关注,但仍只是工具雏形。真正让它爆发的是 2017 年的 Airbnb。
Airbnb 的产品特质决定了它对动画的需求:心形收藏按钮的跳动、搜索加载时的细节反馈、预订确认的动效——这些微小的动作强化了信任感与体验感。但当时的动画实现方式要么笨重,要么效率低。
Airbnb 工程师团队看到了 Bodymovin 的潜力,于是将它扩展成跨平台解决方案:
- Brandon Withrow 开发了 iOS 播放器;
- Gabriel Peal 开发了 Android 播放器;
- Leland Richardson 则负责 React Native;
他们把这一生态命名为 Lottie。从此,设计师导出动画后,工程师不再需要手工重写逻辑,只需调用 Lottie 播放器即可。设计到开发的鸿沟被瞬间填平。
他们把这一生态命名为 Lottie。
从此,设计师导出的动画无需再被工程师二次“翻译”,直接就能在 App 和网页中运行。设计与开发之间的鸿沟被瞬间填平。
Airbnb 将 Lottie 开源,这一决定让它快速传播,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。
印度背景团队:从工具到生态
Airbnb 并没有把 Lottie 商业化,而是作为开源工具贡献给社区。真正把它推向生态和市场的,是 LottieFiles——一家由印度背景创业者 Kshitij Minglani 和 Nattu Adnan 创办的公司。
他们的愿景更为宏大:
- 动画素材市场:像 GitHub 之于代码,LottieFiles 成为动画的集中库;
- 在线编辑器:无需 After Effects,用户也能修改动画颜色、大小和速度;
- 插件集成:Figma、Canva、甚至视频剪辑软件都能无缝使用 Lottie;
- 团队协作:在浏览器中预览、修改和交接,大幅缩短了设计—开发周期。
在他们的推动下,Lottie 从一种格式和播放器,进化为完整的跨平台创意生态。
聪明的创新策略:格式转场
Lottie 的成功背后有两个聪明的策略:
1.复用已有标准
他们没有重新发明复杂的二进制动画格式,而是选择 JSON——这种人人熟悉的轻量文本。开发者易于理解,生态扩展也更快。
2.从格式到生态
Lottie 不止于“能播放动画”,而是搭建了一个完整链条:编辑、协作、分享、调用。动画像文字和图片一样,成为可被调用和复用的资源。
这就是典型的 “格式转场”:
- PDF 让文档跨越不同系统保持一致;
- MIDI 让音乐变成可交换的“乐谱”;
- Lottie 则让动画从视频变成“可移植的数据”。
JSON 的新身份:创意容器
回望整个历程,JSON 的角色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。它原本只是一个轻量的传输格式,一个简洁的“快递盒”。但在 Lottie 的创造性应用下,它成了 创意容器,不仅传递信息,还承载体验。
技术的意义不在于它最初的定义,而在于人们如何重新使用它。
- 当阿根廷的工程师把动画装进 JSON;
- 当硅谷团队将它跨平台扩展;
- 当印度的创业者把它做成生态;
JSON 完成了一次从数据到创意的“意外之路”。
结语
Lottie 的故事并不只是动画技术的演进,而是一场全球协作与技术重用的展示:阿根廷的灵感、硅谷的开源、印度的商业化,共同完成了一次跨地域的创新接力。而 JSON,从一个轻量的快递盒,成长为承载创意的容器,成为这段故事的真正主角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再次看到:一个看似平凡的格式,可能改变整个创意产业的工作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