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像的品质,常常隐藏在细节中。而细节的修复,正在被自动化工具所重新定义。无论你是新闻工作者、内容创作者还是AI图文爱好者,一定都遇到过一种令人恼火的问题:色带(Color Banding)。当你拍下一片天空、一个渐变背景,或者渲染一张图像时,本应平滑过渡的颜色却出现了一圈圈突兀的跳跃色块——这就是色带,它削弱画面质感,严重影响视觉表达专业性。
Read More ›
图像的品质,常常隐藏在细节中。而细节的修复,正在被自动化工具所重新定义。无论你是新闻工作者、内容创作者还是AI图文爱好者,一定都遇到过一种令人恼火的问题:色带(Color Banding)。当你拍下一片天空、一个渐变背景,或者渲染一张图像时,本应平滑过渡的颜色却出现了一圈圈突兀的跳跃色块——这就是色带,它削弱画面质感,严重影响视觉表达专业性。
2025年6月5日,英国广播公司(BBC)发表了一篇题为《Has AI ‘transformed’ university for the better?》的新闻报道。这篇报道并未聚焦某项突破性的技术发明,也没有引用令人震撼的数据,而是通过一位普通英国大学生的学习经历,引出一个看似平凡却意义深远的问题:人工智能,是否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的学习模式与教育逻辑?
大学新闻课堂中,“先学基础,再进入实践”几乎是一种默认的教学路径:我们先教导新闻定义、消息六要素、采访结构、媒介伦理,然后才让学生动手写作、拍摄、剪辑、核查。但这样的教学顺序真的符合新闻工作的真实逻辑吗?在人工智能与媒介技术不断演变的今天,新闻教育,是否真的应从“基础”开始?